竞彩篮球投注,竞彩篮球app

图片 ?

市场动态/NEWS

两会特别报道|与塑料行业密切相关的议案

来源:中国合成树脂网 2024-03-06 10:02:20

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于北京召开,全国两会拉开帷幕。

塑料给人类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污染。每年两会上,代表们与“塑料”相关的提案备受行业关注。今年两会期间,来自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加快推广可降解塑料、打击伪降解塑料制品、微塑料污染防治、再生塑料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高值化利用等议题进行探讨。

全国政协委员霍金花呼吁:推动黄河流域微塑料污染防治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是形状多样的非均匀塑料颗粒混合体,肉眼往往难以分辨,是造成污染的主要载体之一。”来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霍金花说,微塑料或悬浮于水体中、或沉积到水底,研究表明其广泛存在于海洋生态系统和河流、湖泊等淡水生态系统中,被形象地称为“海洋中的PM2.5”。

黄河流域范围广、人口多,已建成的大小水库有3100多座,是流域内1.2亿居民的饮用水来源。“可见,了解黄河流域中不可降解的微塑料污染状况,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微塑料污染防治,对提升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霍金花通过走访调研发现,目前对流域内微塑料污染治理还存在重视不足、标准欠缺,研究不足、数据欠缺,研发不足、资金欠缺等现实问题。

为此,霍金花建议,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出台微塑料污染防控相关政策,并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制定微塑料检测和防控标准,将微塑料污染纳入各行业水体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去。同时,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多种渠道普及微塑料污染防治知识,使公众充分认识微塑料污染的严重性,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如何摸清现状底数?霍金花认为,要在中央统一规划下,由沿黄各省(区)政府牵头,生态环境部门主导,科研院所、高校等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具体负责,尽快开展黄河流域微塑料污染现状调查工作,摸清黄河流域不同区域微塑料丰度与流经市域的人口、水域状况、工程建设等因素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全面采集补充黄河流域微塑料污染数据。

“在政府、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等各界通力合作下,推广可循环利用、易回收的塑料替代技术方案和绿色环保、减塑包装材料替代方案,加强低成本可降解塑料技术研发,多渠道升级塑料降解技术。”霍金花表示,加强技术创新,从源头上减量才是唯一途径。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向两会建言:关注再生塑料及废弃电子产品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则围绕再生塑料产业发展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起草了相关建议,目前已提交全国工商联,拟将以团体提案报送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其中有关促进再生塑料行业发展建议提到,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消费国,面临着严重的塑料污染挑战。塑料再生对于推动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双碳”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建议认为,目前我国再生塑料行业发展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原生塑料行业缺乏明确的再生塑料使用目标,导致废塑料循环利用规模不稳定。二是再生塑料消费端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三是塑料回收高值化利用的进展不及预期,难以实现原料替代范围的扩大化。

为推动塑料再生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高值化利用,提高我国废塑料循环利用水平,环境商会建议,一是制定清晰、有约束力的再生塑料行业发展战略,对于原生塑料制品生产企业提出阶段性、定量化的分类回收利用要求。二是设立以PET聚酯材料为代表的塑料包装回收利用基金,试行由塑料包装生产企业缴纳基金。三是加快推进食品级塑料原级利用。四是加快推动塑料产品碳足迹核算和碳标识认证,鼓励政府和龙头企业加大绿色低碳产品的采购力度,引导绿色消费,激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碳足迹较低的再生塑料产品。

全国人大代表郑月明:建议加强“禁塑令”执行和监管力度,完善可降解产品标准体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科董事长郑月明拟提交一份《竞彩篮球投注,竞彩篮球app:加大禁限塑政策执行力度,支持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助力解决“白色污染”的建议》。在建议中,郑月明提出要加强“禁塑令”执行和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可降解产品标准体系。

郑月明在建议中表示,“禁塑令”出台后,各地政府陆续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积极成效和突破。并且,我国可降解塑料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技术瓶颈问题逐步解决,产业规模显著提升,产品性能不断优化,竞争力明显增强,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具备了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条件。

但郑月明也指出,随着“禁塑令”舆论热度下降,国内市场对传统塑料制品消费习惯有所反弹,可降解产品的推广力度减弱。如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快递包装、农用地膜等市场所用的一次性包装仍以传统塑料制品为主。目前出台的“禁限塑”相关政策措施中,缺少有效的激励、处罚和纠错机制,可降解产品市场推广力度不够,需求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郑月明建议要加强“禁塑令”执行和监管力度,提高日常执法检查、不定期专项抽查等频次,禁止传统塑料进入禁限塑终端消费领域,加大对限制领域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产品的处罚力度。

其次,也要压实地方属地责任,将“禁塑令”的实施成效,作为城市的评价指标。

除此之外,要进一步完善可降解产品标准体系,加强产品质量检测认证和标识管理,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李景虹:加快推动废塑料化学循环 有效应对塑料污染治理

就推动废塑料化学循环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明确废塑料化学循环战略定位。

将其作为构建中国塑料污染治理体系和能源资源战略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纳入塑料污染治理政策法规体系、循环经济规划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规划,并作为应对塑料污染的核心手段。

(二)明确化学循环的产业发展定位。

明确将化学循环作为废塑料回收利用的重要技术路线,在产业布局上,将化学循环项目作为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优先在化工园区集中布局和运行管理,在碳排放指标、用能指标、用地指标上优先保障,不纳入两高项目管理,不受化工项目产能限制。

(三)建立与化学循环相匹配的废塑料回收体系。

加快改革和完善现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把低值塑料废弃物作为低值可回收物,在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环节增设废塑料专用回收箱(桶),建设城市低值可回收物分选中心,将低值废塑料从生活垃圾中分选出来,并交由化学循环企业加以利用。

(四)推进化学循环示范试点工程建设。

推动大型企业加大废塑料回收和化学循环利用的投资力度,建设一批废塑料化学循环示范工程,支持重点企业新建或利用现有装置开展工业化示范,鼓励上下游产业链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建设,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合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洪明基:完善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有关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合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洪明基在今年两会期间,带来了《竞彩篮球投注,竞彩篮球app:尽快出台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循环利用政策的建议》等多份建议。

洪明基关注到,据统计,2020年我国PET瓶总消费量达951万吨,其中75%以上用于食品包装。《“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明确鼓励“废塑料同级化、高附加值利用”,但截至目前我国暂未出台配套法规,推进食品接触用PET瓶原级利用,允许将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作为食品级包装材料并循环利用。

对此,他建议放宽政策,解除限制;完善标准,规范应用;评估能力,试点推广。

依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建议由国家卫健委牵头,尽快出台政策法规允许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在国内循环利用。据悉,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所负责的相关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已经完成,其阶段性成果显示我国企业有能力生产出符合要求的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产品。因此,建议将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纳入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进行管理。

建议完善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有关标准,明确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要求,建立健全塑料回收流通体系,强化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提高塑料污染治理水平,加快推进塑料废弃物同级化、高附加值利用。

建议对具备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生产能力并获得国际认证的塑料生产企业进行能力评估,建立废塑料回收利用企业名单,明确风险评估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积极开展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循环利用试点工作,对符合要求的产品进行应用推广。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rPET)循环利用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石油消耗、降碳增效的大趋势,对加速我国塑料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双碳”目标如期实现意义重大。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循环利用政策亟待出台。

海量快递包装怎么办?周汉民建议加大回收利用力度

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发展迅猛,而伴随而来的,则是大量的快递包装弃用以及严峻的废弃物污染。以2022年为例,我国共消耗快递包装箱约99.22亿个,海量的包装垃圾可摆满近20万个足球场。据统计,快递包装废弃物增量已占生活垃圾增量的85%以上,特大城市更是高达93%。

如何加快推动快递业绿色转型?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拟提交一份题为《更大力度推动快递业绿色转型 促进包装循环使用》的提案,建议完善推动快递业绿色转型的立法保障,并逐步加大快递包装回收利用力度。

提案称,目前为止,我国已出台了多项竞彩篮球投注,竞彩篮球app:限制过度包装的法规、技术标准、政策、规划,2021年实施的《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旨在加强邮件快件绿色包装管理,今年,中国首部快递包装强制性国家标准也将正式实施,设定了快递包装的安全底线和红线要求,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如快递纸箱和泡沫箱的回收利用率虽然较一般废弃物高,但仍有约15%的快递纸箱、20-30%的泡沫箱和约95%的快递塑料包装袋与生活垃圾一起被焚烧或填埋,快递包装的循环利用依然不足。

“如何有效减少包装垃圾,国外经验值得借鉴。”提案指出,例如,日本先后推出《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包装容器回收法》《容器包装循环利用法》《容器包装分类再商品化法》《促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和《包装新指引》等全国统一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以及《促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规划》等规划,为了配合上述法规、指引及规划的实施,日本百货业协会等行业协会还成立了专责委员会,进行自主监督。韩国颁布了《废弃物预付金制度》,规定生产企业根据产品包装出库的数量先预付部分资金,根据其对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的比例返还预付金。德国目前已经4次修订《包装法》,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系统。

为此,这份提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第一,完善推动快递业绿色转型的立法保障。明确全国范围内的快递绿色包装和循环使用的总体规范及实施细则,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快递暂行条例》等现有法规。特别是要建立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系统,注重垃圾的环保处理,例如包装材料的生产商销售商以及购买商应共同承担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与再加工的责任,即,制造的包装垃圾越多,相应的承担的垃圾处理的费用也就越多。

在操作层面,由相关管理部门出台对于查处包装垃圾处理的具体执法(检查)规范指引,探索非环保包装的退出机制。对于查处的执法主体、查处方式和规范流程、处罚措施的执行等,就执法的全过程明确、完整地做出规定,并从市场准入、源头管控等环节开始严格执法。待时机成熟可以引入韩国的“废弃物预付金制度”,提高企业回收包装废弃物的意识,对使用绿色包装并能推动绿色包装普及的企业给予政策及财政支持。

第二,逐步加大快递包装回收利用力度。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支持,重视包装物循环利用,鼓励企业大力研发包装废弃回收技术,生产、使用可再生包装物,加大对该领域技术研发及商贸企业的政策、资金扶持,落实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制度。以较难回收的塑料包装为例,引导产学研合作推进塑料污染治理技术创新,研发高性能、长寿命、易回收的塑料生产新技术,提升废弃物治理的技术保障。

二是支持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尤其是有废弃物回收利用经验的大企业与缺乏专业技术和设备的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从生产、使用、回收、处置、再利用等各环节持续推进快递包装治理。例如,使用单一材质材料,提升快递包装可回收性能,实现包装减量化、循环化和共享化。

三是进一步完善快递包装废弃物处理系统,建立由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社区等各方共同参与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形成分层次全覆盖的快递包装回收利用网络。四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进行快递包装的生产与回收利用,探索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示范,提高快递绿色包装使用率。

强化公众环保意识。重视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建议采用全面提倡对回收的废弃物“物尽其用”,引导公众培养环保意识,减少快递包装的消费量和浪费量,自觉加强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和集约型利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此外,大力培养循环利用人才,大量培训致力于循环经济领域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夯实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