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彩篮球投注,竞彩篮球app

图片 ?

市场动态/NEWS

欧盟“碳关税”对塑料业冲击有多大?

来源:中国合成树脂网 2023-09-19 09:53:31

来源:专塑视界

专塑解读:

日前,欧盟委员会对外公布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过渡期实施细则,该细则从今年101日起生效。至此,全球首个碳进口税即将落地,CBAM也成为全球首个以碳关税形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机制。碳边境税将会提升出口欧洲的关税成本,打击对欧出口金额较大或占比较高国家的相关高碳产业。据相关测算,欧盟碳关税实施后,将增加中国出口欧盟的相关企业6%-8%的成本。不过,2022年中国大陆对欧盟出口中涉及CBAM覆盖行业总额约200亿欧元,仅占对欧盟出口总额的3.2%,规模处于可控范围。

对于塑料制品出口企业来说,这必然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削弱产品竞争能力,甚至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还将被淘汰。塑料制品企业的淘汰,届时上游企业的订单量势必会受到影响。另外,上游原材料的碳关税增加也将会传导至汽车、家电等终端生产环节。对于汽车、家电等末端制造行业而言,欧洲碳关税实施后有可能将对中小企业带来更大竞争压力。

专塑视界研究团队表示欧盟是我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塑料制品出口企业未来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应当尽快妥善应对“碳关税”,最大限度降低其产生的不利影响,以确保企业能够长久稳定发展。从事汽车及配件、机电、机械等行业的外贸出口企业,也应未雨绸缪,做好准备。

同时,碳关税的出台可能倒逼相关企业转型,加大对低碳产业的投入,推动我国集中攻关,研发低碳绿色关键技术,推动传统高碳产业的低碳转型,拓展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为主体的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和应用步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已开始布局生物基材料、推出生物基相关创新应用,最大程度上减少原料及终端消费品的碳排放。未来,我国生物基行业发展有望步入快车道。

热点:

欧盟委员会对外公布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过渡期实施细则。该细则从2023.10起生效,一直持续到2025年底,2026年正式起征,并在2034年之前全面实施。

作为全球首个对进口商品的碳含量征税的立法,该法规无疑将对全球贸易产生深远影响。于国内市场而言,这一法规也将从多个层面促进中国加快用能结构低碳化转型,以及提高碳管理能力。

欧盟将成为全球首个征收“碳关税”的经济体。碳关税通过将对有何中国影响?

1、中国高能耗的出口产品将成为“碳关税”的课税对象,受碳边境税影响最大的国家是向建立碳边境税的国家大量出口碳密集型产品的国家。

从整体而言,目前中国出口产品大量集中于高能耗产品,碳强度高,极易成为碳边境税的课税对象。欧盟长期是我国最大贸易伙伴,2021年,中国对欧出口总值达到约4727亿欧元。目前,欧盟CBAM征收范围仅局限于钢铁、铝、水泥等率先覆盖的行业。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铝及其制品出口至欧盟的比重约13%;钢铁及其制品出口至欧盟的占比为10%;化肥出口欧盟的占比相对较少;氢和电力难以出口。这表明在短期内受到“碳关税”影响的主要是我国的钢铁行业和铝行业。

相关报告预测,这两个行业预计未来每年共计需向欧盟支付大约26亿-28亿元人民币的碳边境税。这将使每吨钢铁成本增加652-690元(96-102美元),每吨铝成本增加4295-4909元(634-725美元)。此外,目前也有一些其他机构对欧盟碳关税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影响进行预测。如E3G预测碳关税正式开始征收后,中国钢铁产业出口成本涨幅将达到25.8%,铝产品将达9.0%;华盛绿色产业发展研究院测算,欧盟碳关税实施后,将增加中国出口欧盟的相关企业6%-8%的成本等。

可以发现,目前对于碳关税产生的影响国内暂无统一定论,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欧盟碳关税的实施对我国出口欧盟的企业而言,都会产生一笔不小的费用成本,这会加重企业的压力,使得企业发展受阻,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此外,欧洲议会也明确表明,未来CBAM的征收范围仍会不断拓展。根据相关机构预测,如果欧盟CBAM征收范围扩大到欧盟碳市场下的所有行业,我国出口欧盟受影响的贸易额将占出口欧盟总额的12%,约为400亿欧元(2757亿人民币),其中受影响最大的部门分别为石油化工品和钢铁,两者的贸易出口分别占受影响贸易额的27%左右。

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称,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可能将面临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可能因此下滑21%。对于塑料制品出口企业来说,这必然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削弱产品竞争能力,甚至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还将被淘汰。塑料制品企业的淘汰,届时上游企业的订单量势必会受到影响。欧盟是我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塑料制品出口企业未来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应当尽快妥善应对“碳关税”,最大限度降低其产生的不利影响,以确保企业能够长久稳定发展。

声明:原创内容及视频等推送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转载的目的是出于传递竞彩篮球投注,竞彩篮球app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