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合成树脂网 2022-03-18 10:42:15
2020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称固废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固废法是一部什么法律?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适用本法。
主要修订内容
2020版《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在总结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解决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关键问题为导向,主要从转变发展方式、落实污染责任、统筹综合治理等方面,补齐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短板,深入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全面确保生态安全。
崇尚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
“十三五”初期,我国各类固体废物累积堆存量约8×1010t,年产生量近1.2×1010t,且呈逐年增长态势,若不妥善处置和利用,不仅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更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多年来,我国固体废物的管理虽然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但主要偏重于废物产生后的回收利用或无害化处理。由于固体废物的资源属性难以平衡其污染属性,大部分回收利用行为并未获得明显的经济收益,因此固体废物产生者对固体废物处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高。
虽然末端管理在减少固体废物环境污染和提升可回收物的资源价值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即使是在作为循环经济的先行者与示范者的欧盟,也仅回收利用了55%的固体废物,且其对资源的补充量仅占总需求量的12%,社会经济的发展依然主要依赖原生资源的开采。2015年,联合国将“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在此目标下设定了竞彩篮球投注,竞彩篮球app:资源效率、废物减量、环境无害化管理等方面的任务,意在通过绿色消费引领,促进生产端源头减量,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的脱钩。
我国在2018年启动了“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提出将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融入城市发展中,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重推进各领域固体废物的源头减量。在生活领域,基于不同场景中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通过倡导节约、鼓励再使用(如,维修、二手交易、捐赠)、行政禁止、限制使用(如,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等方式,充分发挥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资源价值,避免不必要的消费和浪费,减轻末端处理处置过程中的环境压力;在生命周期结束后,进入垃圾分类系统,并与生活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相衔接,强化资源利用对废物减量的作用。在工业领域,通过开展绿色设计,增强产品的可拆解性和可回收性,提高零部件和可再生材料的使用强度;通过建设绿色供应链,发挥大企业对零售商的带动作用,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在农业领域,通过推广“种养结合”的循环技术模式,构建农业生态系统,实现畜禽粪污的就地利用,从而降低农药和化肥的需求和使用量,进而避免废包装物的产生,同时消除转移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新版《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立法的形式提出“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将固体废物减量化主要思路由末端回收处理,转向生产和消费端的低碳环保绿色行为,旨在通过培养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从源头杜绝浪费、强化资源利用,形成全民参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社会格局。
限制过度包装和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
新《固废法》针对过度包装问题,在第六十八条作了以下规定:一是国家鼓励和引导消费者使用绿色包装和减量包装,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制造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清洁生产的规定。二是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经济和技术条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状况以及产品的技术要求,组织制定有关标准,防止过度包装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强调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守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强制性标准,避免过度包装。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过度包装的监督管理。四是要求生产、销售、进口依法被列入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的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对该产品和包装物进行回收。五是规定电子商务、快递、外卖等行业应当优先采用可重复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装物,优化物品包装,减少包装物的使用,并积极回收利用包装物。商务、邮政等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管理。
新《固废法》针对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污染治理问题,在第六十九条作了以下规定:一是明确国家依法禁止、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二是要求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和快递企业、外卖企业按照规定向商务、邮政等主管部门报告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回收情况。三是规定国家鼓励和引导减少使用、积极回收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广应用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产品。
新《固废法》第七十条还要求,旅游、住宿等行业应当推行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办公场所应当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设备和设施,减少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
总结
从25年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历次修改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的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与时俱进,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现状,多维度协同解决固体废物环境问题,助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新版《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下,强调通过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推进源头减量,体现了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思路从污染控制向绿色引导的转变。通过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创新运用全过程信息化追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领域的应用、明确固体废物零进口原则,落实政府的固体废物治理和监管责任;通过落实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台账制度,全链条多角度协同管控,强化产生者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责任;通过完善查封扣押、按日连续处罚、企业和负责人双处罚、打击环境犯罪等措施,突出违法者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创新的制度和管控方法,以及明确的各方责任和严格的惩罚措施,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坚实的保障。除此以外,新版《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还从全局出发,针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固体废物等具体的废物类别,完善了相应的污染环境防治制度,全面保障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一直是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重中之重。新版《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在对危险废物实行全过程严格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向高水平精细化管理的方向发展。确保工业企业严格按照各项环境管理要求,实行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是防范危险废物环境风险、保障环境安全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措施。